Sunday, April 26, 2009

《Changeling》

《Changeling》(中译“换子疑云”)是 Clint Eastwood 晚年的又一部杰作。除了执导与制片,多才多艺的他也担当了电影的配乐。低沉的背景交响乐,偶闻轻快的吉他与弦乐,把你带到了 1920 年代。这是一座笼罩在腐烂权力之下的洛杉矶,抑郁之余,喜乐却又隐隐若现。影片的现实描写手法是令人窒息的:母亲的悲恸、警局的腐败、疯人院的勾结、市政府的无能,还有歹徒的血腥残忍……当圣诞歌曲《平安夜》的“silent night, holy night”从那邪恶的、垂死的灵魂中颤抖地发出来时,我想,没有人还会对人性之本善抱有任何形式的幻想。然而,绝望的尽头必有希望。在母亲的执着以及牧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正义终于讨回了说法。这就是全片透露的主旨: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但本乎信,可朽的身体就总存有救赎的盼望。

影片描述的是一位单身母亲寻找幼子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亲人走失,我们最先想到的能帮助我们的人自然就是警察了。不过,在 1920 年代,洛杉矶的警局可不是一般地腐败(和今天的中国颇像),他们先是以各种理由拖延了最佳搜救时间;几个月后,为了给媒体圆个说法,他们就找来了另一幼童做替身,谎称其就是那个走失的孩子。是的,他们可以骗得了照相机、骗得了世界,但他们怎么骗得了孩子的亲生母亲呢?母亲当然不承认这样的结果。于是她坚持要求警局重新立案继续寻找,但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拒绝。在歇斯底里的一阵宣泄中,她被扔进疯人院。这家疯人院和警局乃同丘之貉,任何不服淫威的人都因为莫须有的精神病被扔进这里,再不服,那就随时电刑伺候。

注意,我说,1920 年代的洛杉矶警局跟今天的中国颇像,其实这只是表象罢了——有一件事,在中国是从来没发生过的:那就是宗教发挥对当权者的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在中国,人人都有信仰各种宗教的自由,但是没有人有公开、张扬地批评政府的自由。所以,当我看到影片中那位长老教会牧师 Gustav Briegleb 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就是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的最大的差别所在。作为基督徒,我不会相信一个良性的社会能够甩开宗教独自发展。没了约束,人性的自由就会像癌细胞那样朝着原罪的方向扩散。当然,有人认为这个约束可以基于法律——我的意见是,由一群不信上帝的罪人来编写或执行法律,最终的结果便是他们自己骑到了法律的头上(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并将持续不断地证明下去)。所以我说,这种约束必须也只能是植根于宗教,而这种约束在影片中就化身为那位光明的长老教会牧师:一位不畏权势、敢于伸张公平正义的上帝代言人。他所奋力博来的审判,虽然并没有让母亲寻回爱子,却让她重新寻回了生活的意义——这便是基督的救赎在影片中的表达,它是整部影片的希望,也是全人类的希望。

Once you give people the freedom to do whatever they want, as the Lord found them in the Garden of Eden, they will do exactly that.”这是本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没错,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过,今天依旧是如此。所以,我迫切地祈祷中国也能降生一位像 Gustav Briegleb 这样的人。但当我一想到连孙东东之流都能在令人尊崇的学术界招摇过市,我就痛苦地明白,今天的中国,哪怕距离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都不是一般得远呢。

Sunday, March 08, 2009

《如何阅读一本书》札记二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哲学家所提出来的事实或观察,不会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经验。一个哲学家对读者所提及的事,都是自己正常及普通的经验,以证明或支持他所说的话。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当然,某些诠释因为够精简、准确、容易理解,就是比另一些诠释好。

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数都不重要。只有当他以特殊的方法来运用一些字的时候,那些字对他来说,对身为读者的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的。

找出关键字的方法:
  1. 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如果作者自己没有指出来,读者就要凭以往对这个主题的知识来寻找。
  2. 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找出字义的方法:
  1. 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
  2. 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3. 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首先,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其次,还有同义字的问题,许多好作者会在书中使用一些意义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不同的字,来代替行文中那些重要的字眼。第三点,就是片语(phrase)的问题,一个词义可以只用一个字,也可以用一个片语来表达。当作者想确定读者能充分了解他意思的时候,会喜欢用比较细致的片语来取代单字。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句子与主旨的关系: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的是疑问。他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主旨则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除非你能在一个复杂句中辨认出不同的主旨,否则你无法判断这个作者在谈些什么。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

找出重要句子的线索:
  1. 有些作者会在这些字句底下划线。
  2. 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
有的人经常在错误的地方暂停,慢慢阅读。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规则七的另一个公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的标准:
  1. 作者的知识不足;
  2. 作者的知识有错误;
  3. 作者不合逻辑;
  4. 作者的分析不够完整(严格地说这一点不能作为不同意一个作者的根据)。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为了测验自己是否能偶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阅读一本书,请问问自己:“在我觉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点上,能否举出一个实例来?”

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沿。相反地,外在在的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

运用工具书的规则:
  1. 首先你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
  2. 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3. 你必须要知道这本书是怎么组织的。
  4. 你必须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

Monday, February 02, 2009

Chiū-siā Bàng-uâ-cê

Siŏh ciéh lài-cê̤ṳ California gì bèng-iū siŏh-màng gié ké̤ṳk nguāi siŏh piĕ Hók-ciŭ-uâ Séng-gĭng gì sióng, diē-sié bău-guák lâng tiŏng chiū-siā Bàng-uâ-cê gì cāi, cêng-·gó̤ kĭng-gói. Páh-éng cê-tā̤ gì Bàng-uâ-cê nguāi iā sṳ̆k, bók-guó, chiū-siā cê-tā̤ gì Bàng-uâ-cê, nguâi gó sê tàu-tàu-huòi káng-giéng gáu. Hĭ ciéh bèng-iū muóng nguāi ciā cāi gà̤-dēng siā gì sê sié-nó̤h, nguāi cêu gâe̤ng ĭ muōng huăng-ĭk lâ. Lâng tiŏng sióng nguāi iâ táik diŏh â-dā̤:


Nṳ̄ có̤ nguāi nè̤ng gṳ̆-cê̤ṳ gì sū-câi. Săng muôi săng chók, dê gâe̤ng sié-gái Nṳ̄ muôi cô̤ siàng, cê̤ṳ ù sṳ̄ gáu īng-uōng, Nṳ̄ sê Siông-dá̤. Nè̤ng-gă gáuk-nè̤ng iâ gāng-siâ, ĭng Ià-sŭ tá̤ nè̤ng-gă sī, bô-uăk, sāi nè̤ng-gă iâ â̤ dáik uăk, bô â̤ dáik chṳ̆ng-cé̤ṳk. Bŏng-câe̤ nè̤ng-gă ŏ̤h Ciō muò-iông, ciòng-sĭng ṳ̄ng-nâi hŭk-ô. Gá nè̤ng-gă gáuk-nè̤ng găng-nguông siá nè̤ng, chiông Ciō siá nè̤ng-gă siŏh-iông. Nguông Ciō gì guók ká̤-ká̤ gáung-lìng, sāi Ià-huò-huà gì ìng-guŏng chṳ̆ng-muāng lŏ̤h sié-gái, chiông ciū chṳ̆ng-muāng lŏ̤h duâi-hāi. Ciâ Ciō miàng giù.
汝做我儂居住其所在。山未生出,地共世界汝未造成,自無史遘永遠,汝是上帝。儂家各儂亦感謝,因耶穌替儂家死,仅活,使儂家亦會得活,仅會得充足。幫助儂家學主模樣,全心忍耐服務。教儂家各儂甘愿赦儂,像主赦儂家蜀樣。愿主其國快快降臨,使耶和華其榮光充滿落世界,像酒充滿落大海。藉主名求。
You are our dwelling place. Before the mountains were born or you brought forth the earth and the world, from everlasting to everlasting you are God. And we are thankful, because Jesus died for us, resurrected, and enabled us to live in the life full of abundance. He helps us conform to the image of the Lord, and be patient and serve Him with all our heart. He teaches us to willingly forgive people, as the Lord also has forgiven us. May God’s kingdom come quickly, and may God’s glory fill the earth, as the wine fills the ocean. In the name of our Lord.

Monday, January 26, 2009

《如何阅读一本书》札记一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读者想“接住”多少意念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入不同心思来阅读的技巧如何。

阅读艺术的粗浅定义: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四种层次的阅读:
  1.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2.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
  3.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4. 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接住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构架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一个孩子如果超过阅读准备阶段延后接受阅读指导,其实并不是太严重的事。

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略读的习惯: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 研究目录页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 读一下出版者介绍。
  5. 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 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不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

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主题)
  2. 作者细部说明了什么,怎么说的?(想法、声明、论点)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判断)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意义)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找出答案)。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只有当他精通这些个别的行动时,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行动。等所有分开的动作不再分离,渐渐融为一体时,学习者便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上,而他也具备了要达成目标的能力了。